汕尾城区东涌镇东涌湖畔,有一座东涌民俗文化馆——来汕尾、来红海湾旅游的你,一定不要错过哦。这里收集了海陆丰地区的各种民俗风情,地地道道的生活气息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得到。而且最重要的,这里还是免费的。
从“前门”石牌坊进入参观东涌民俗文化馆,最先经过的当然是德庆堂牌坊,这座牌坊以四柱三开门的格式,别具风采。在蓝天白云之下,真是雄姿挺立。
然后,大前院最先入目的当然是跪乳之恩的铜鹿母子雕像啦。天地间,凡有血肉之躯,不论飞禽走兽,总会有舔犊之爱未尽,跪乳之恩难忘。人为万物之灵,父母养育之恩,教诲之义,当终身铭记,念念而报效之。
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铜鹿雕像后是个石屏风,然后右边有一个月牙形的小水塘,正面则是堂倌了。堂倌正门,迎面是两尊威武的门神。
看这半边威武的门神,是典型的粤东地区神像风格,蕴含着浓厚的风俗色彩,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堂倌是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廊庑和护厝,构成“日”字形封闭式独立建筑群。
堂倌大殿堂里的木屏风则是国学大师饶宗颐所书墨迹“长乐、延年”。
然后从殿堂屏风侧进去,则是两边回廊,这里展示各种富有生活、民俗气息的铜雕像。这猪栏的一角,是否勾起你某些童年的回忆?
闸箔捕鱼是一种传统的浅海捕鱼法,是东涌地区特有的在内湖的捕鱼作业。即用小竹片编成箔篱,高一米许,长度不拘。渔者各划二十多条小舟与湖中,把箔插于泥中,相互合作围好闸好,然后在箔下埋下“土笼”(竹编成的圆形竹篓))。待潮退鱼虾惊觉时,已尽在竹箔内,满怀喜悦的渔夫,尽将鱼虾收入竹篓里。丰收而归。
俗话说:“男人间仔头,女人茶砵语”。吃“擂茶”历来是热情好客的海陆丰人待客的一种习俗。擂茶,也叫咸茶,吃擂茶时,先将茶叶、芝麻一起放进擂砵,用石榴木做的擂搥来回捣碎茶叶等东西,再放少许盐巴,用开水冲入茶砵,盛在碗里,泡炒米,熟花生米,即成擂茶。吃咸茶是海陆丰女人们闲话家常,谈天论地的生活内容之一。
清举人黄汉宗为吃咸茶写了一首诗“海丰时俗尚咸茶,牙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

挽面铜雕——汕尾地区古老的美容术
一方乡土,犹如一册厚厚的书,记载着浓烈的民情风俗,记载着乡民休养生息的勤劳俭朴,记载着左邻右舍守望相助的真情,记载着父辈们从竹烟筒吐出来的烟雾,记载着赤脚露屁股的童年……
青青山,蓝蓝海,传我们子孙万万代。在山与海的接壤,我们接受大自然的恩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延续着我们生生不息的先辈后代。
从回廊进入堂倌的后花园,鸟语花香的地方。
大门的石牌坊,与堂倌后花园的荷花池遥相呼应,构成刚柔相济的建筑理念,结合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蕴含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深度的民俗文化。堂倌内外完全采用传统的民间建筑工艺,把金漆木雕、青石雕刻、彩绘工艺、书法、绘画艺术以及民情风俗雕塑群等最大限度的整合。
反正,来红海湾旅游,汕尾市东涌民俗文化馆很值得一看^_^据说东涌镇有一家炒粉非常的不错,每天大排长龙,可惜摩凝没有找到,下次再打听打听,寻着了来与大家做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