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陇镇吃过“菜菓”,在海丰县城吃过“海丰小米”和“牛肉饼”,到红海湾遮浪半岛吹风观潮,又到金丽湾(鲘门镇百安村半岛)看了夕阳,终于到了饥肠辘辘的时候,我们从金丽湾出到广汕公路,向广州方向行驶大约2公里,就来到行驶方向公路右边的顺利饭店。
点一个白灼虾(蘸白醋吃,鲜甜)、一个白灼小鱿鱼(蘸葱花酱油,鲜美)、炒一花蚌(鲜甜中带微辣)、炒一腌制小鱿鱼(特殊风味,吊胃口)、煲一杂鱼汤(牛奶一般的汤汁,喝着舒服)、一通心菜(茎杆细脆)、一豆苗(清甜)。
三人如此一餐,饭饱汤足,就又回到鲘门镇区妈祖庙看海丰白字剧。
白字戏是用华南地区广东海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白字剧唱腔结构以曲牌联套体为主,也有部分板式唱腔;它音乐优美,具有联曲、滚唱、民歌、一唱众和的特点。白字剧传统乐队7人,俗称”七张交椅”,乐器包括一对鼓(大鼓、鼓头)、一对吹(头吹、二吹)、一对锣(头锣、二锣)、一副大铙,后文武场乐器都有所增加。白字戏曲白采用海陆丰方言,分生、旦、丑、净、公、婆、贴七个脚色行当,表演程式严而不僵,载歌载舞,富有生活气息。短打用南派武工,舞台美术简朴,便于流动。白字戏以演文戏见长,亦从正字戏中吸收部分提纲武戏,擅演儿女恋情,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其剧目分小锣戏、大锣戏两大类,小锣戏又分正板小锣戏、反线戏和民歌小调戏三种。小锣戏唱腔活泼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大锣戏音乐庄重典雅,具有高腔音乐的特点。
在妈祖庙看了大概一个来小时白字剧,上演的是《楚宫风云》,正入戏呢,JOJO提醒时间不早,所以又重新回到镇区,吃菜茶(海丰地区每当正月十三家家户户都必须吃的一道茶,用种种蔬菜、鲜虾仁、鱿鱼干炒制,加上骨头或鸡熬制的汤水,上品时撒上白胡椒和鱼粉,健康又美味。现在每天都能在夜市吃到),和扁食(类似云吞的一种面食),又每人来一碗香喷喷的芝麻糊(手工磨制的,味道跟城市里的比……Oh, My God!不能比较),再打包,再买些公平牛肉脯,重新驱车回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