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一事:伊犁的奶酪

走木瓜小道,登梅沙尖顶的时候,我们带了便装酸奶,味道极差,也因此让摩凝回味起伊犁铁流(哈萨克族帅哥)家毡房的奶酪……

铁牛和妈妈

铁牛和妈妈

话说与河童从乌鲁木齐乘车车到伊犁,马不停蹄地转车新源县,下车就看见等在车站的铁流和他的同学,相认后又搭上小面包车来到铁流家里。先住了一宿,然后他带我们到天山山脉深处的夏季牧场去。

这里的牧民都有两个以上的牧场,至少有一个夏季牧场和一个冬季牧场,夏天他们都会把牛羊马群赶到天山山脉深处的夏季牧场,我们搭上给牧民送西瓜的货车,一路颠簸,从镇区出发,开始进入山区,然后是翻过戈壁滩一样的几座山,开始有了水草,然后进入林区,松树翠绿,走过几处盘山公路,然后进入草原地带。

傍晚的时候,来到一处森林检查站(就像小驿站),卸下一些西瓜,吃过晚饭,再往深处开不久,来到一处小溪处,今晚我们要在铁流亲戚的毡房里借住一宿。

夜幕开始降临,毡房外面的温度也急剧下降,我们只好躲到毡房里面取暖。我们围着火炉盘腿而坐,吃了点奶茶,一边聊天。毡房里面的灯火是幽暗的,单是外面更是漆黑一片,草原的夜晚显得非常寂寥,甚至没有什么可以消遣——除了溪水一直哗哗地响着,却更衬托了夜晚的宁静。

天刚黑不久,大家就铺好毯子准备休息了,我却一直翻腾——这么早时间睡觉,实在不是很习惯。

第二天的行程比较轻松,车子一直是在草原的上行驶的,不同的是,水草越发地丰美。直到黄昏,我们才来到铁流家的牧场。牧场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平坦,而是由很多园顶的小山包组成,非常优美,在最低矮处的小溪两旁,长着两排笔直的松树,牧马在树下聚集着,成群成群的绵羊正在被赶往由圆木围成的羊圈里,牛就比较悠闲了,还在优哉游哉地嚼着青草。

进入毡房,随意地大量,感觉跟蒙古包很相像,不过铁流说其实很不一样的——其实他不知道我们真正在打量的是有什么好吃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有点儿饿晕了。

我们逗玩了一下铁流的小侄子,一会儿羊群都入圈了,铁流的家人也都回来准备晚餐。

只见铁流的嫂子将牛奶倒进一个锡皮做的小机器里,然后摇动它,随着牛奶便被分里开来:营养丰富的新鲜奶酪和成为化妆品原料的奶渣子。一边煮茶,一边拿出来很多自家做的馕,这就是我们今晚的晚餐——奶茶、蘸着奶酪吃的馕饼。

他们做出来的奶酪,很香滑,我们总是把馕饼掰得很小的一块块,然后重重得蘸上浓浓的奶酪,迅速地塞到嘴巴里面,细细地咀嚼,充分利用味蕾的功能,贪婪地吸允着那原始的浓郁的香味,然后,再迅速地掰开一小块馕饼……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品尝了很多地道的、原始的美味:熏干牛肉、马奶子、各种各样酸酸甜甜的野果子——当然,这是后话了。

喝马奶(酒)

喝马奶(酒)

奶酪:

奶酪是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据说干酪最先是起源于阿拉伯。大约在六千年前,阿拉伯人把牛奶和羊奶放到皮革器皿中,可是经过漫长而酷热的旅程后,乳液产生变化——在烈日高照的沙漠上颠簸行走几时后,发现袋内的牛奶分成两层,一层透明状的乳清和一层白块凝脂。原来皮革器皿中含有类似凝乳剂的酵素,加上旅途颠簸摇荡和被太阳高温照射,乳液发酵,就形成半固体状态,最初的干酪就这样诞生,于是这种保存牛奶的方法得以流传。

现在的奶酪一般有生奶酪和熟奶酪两种,它们的做法:

生奶酪是把鲜奶倒入筒中,经过翻搅提取奶油后,将纯奶放置在热处,使其发酵。当鲜奶有酸味后,再倒入锅中煮熬,待酸奶呈现出豆腐形状时,将其舀进纱布里,挤压除去水份。然后,把奶渣放进模具或木盘中,或挤压成形,或用刀划成方块,生奶酪就制做成功了。

熟奶酷的做法与生奶酪的做法略有不同。制做熟奶酪时,先把熬制奶皮剩下的鲜奶,或经过提取奶油后的鲜奶,放置几天,使其发酵。当酸奶凝结成软块后,再用纱布把多余的水份过滤掉,放入锅内慢煮,并边煮边搅,待呈糊状时,将其舀进纱布里,挤压除去水份,然后,把奶渣放进模具或木盘中,或挤压成形,或用刀划成不同形状。奶酷做成后,要放置在太阳下,或者通风处,使其变硬成干。

每公斤奶酪制品中浓缩了10公斤牛奶的蛋白质、钙和磷等人体所需的超牌营养素,营养吸收率达到96%~98%。

......(⊙o⊙)!

很受打击,竟然还没有人留下评论。朋友,您可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哦,加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