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华南地区广东省汕尾市香洲街道的坎下城是全国两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城寨之一,也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处明代建筑。该城寨呈不规则椭圆形,但建筑规模宏伟,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城墙周长1157米。坎下城按照明代“所城”设置文衙、武衙、旗薹库、火药库、兵营、盐场使司、内校场,还有文庙、武庙、书院等。可惜年代久远,城寨已残破不堪。至今,邻近城寨的城内村仍保留着古巷、书院、校场、打醮埔等名称。
秋高气爽。我们沐着金风,来到城区香洲街道的坎下城参观浏览。伴着声声鸟鸣,赏着古今墨宝,我们陶醉在坎下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
说起坎下城的来历,香洲街道原文化站长邹顺加如数家珍:坎下城1995年被城区人民政府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两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城寨之一,也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处明代建筑。该城寨呈不规则椭圆形,但建筑规模宏伟,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城墙周长1157米。据记载,明代未年,倭寇常患闽广,百姓难安。其中海丰、汕尾一带尤甚。崇祯九年,海丰县籍的礼科“都给事”叶高标奏准皇帝,在汕尾修筑“坎下城”以抗御倭寇。次年筑成。城设垛口391个,建有东、西、南、北四门,在东南面布设火炮78门,今存2门,藏于海丰县博物馆。坎下城按照明代“所城”设置文衙、武衙、旗薹库、火药库、兵营、盐场使司、内校场,还有文庙、武庙、书院等。可惜年代久远,城寨已残破不堪。至今,邻近城寨的城内村仍保留着古巷、书院、校场、打醮埔等名称。去年,在该区及街道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筹资180多万元,修复了“武帝庙”,并完善了配套设施;其他文物修缮工作也正在逐步进行之中。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虎山半山腰,但见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邓其生教授按照明代风格设计刚修复的“武帝庙”雄踞其上,庙为二进庙堂,呈“品”字型。步进庙里,但见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武帝像仪表威严,端坐正殿;墙壁上挂着书法作品,其中一幅由我市著名诗人黄锡霖撰、书法家叶树泰书的《坎下城夕照》,把坎下城的黄昏优美景致,描写得极为贴切自然,吸引着游人的眼球。诗云:风潮转远古城山,边塞遗踪几处存。武庙暮烟萦紫阙。虎山故垒近黄昏……下得山来,步上10多级台阶,登上现高3.6米(原高5.6米)、宽3.2米的城墙。虽常年风摧雨淋,但仍风貌依然。我们仔细观察,发现城墙为双层夹墙,灰沙夯筑。我们来到一垛口,极目远眺,但见海天一色,点点帆影,粼粼波光,互为衬映,美不胜收;回眸眼前,高楼鳞次栉比,风格标新立异,与马路上的榕树、梧桐、芙蓉、紫荆花等,交相辉映,呈现出古镇新市的勃勃生机。下得城墙,在西门,邹顺加告诉我们,西门为水门,原只供水师船只进出,内设有码头,外有泊位。今经自然冲积已存一水池,仍称西门池。现海神“妈祖庙”就是码头的位置。从城门的结构看,其防御功能在当时可称一流:如遇火攻,只要在城上抽开门顶闸板,由琉璃径岭引来的山泉,便会从石缝流下灭火。
我们穿行在虎山上的绿荫石隙之间,阵阵清风扑面而来,把秋日的燥热之感驱除得干干净净。古榕树下的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头上,但见孙中山手迹“博爱”二字熠熠生辉,四周密密麻麻的花岗岩石头上,一幅幅刻自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令你应接不 。时不时掠过耳边的呢喃鸟语,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的生态环境在屁护着它们,经介绍,我们方知这个风景如画的坎下城,并非只有作战抗敌的历史,还曾有过供人游玩的自豪。我市历史名人陈炯明任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时,在这里设兵工厂、制币厂。为适应前来察访的民国大小官员生活之需,在城里北侧略加修饰建成“坎下城公园”,引得当时的不少军政要员前来小住休憩,就连蒋介石等也曾涉足此地。公园内,明清以来留下来的宝贵石刻达37幅之多,随处可见。
在建设优秀旅游城市的大潮中,坎下城这一优秀的旅游资源在我市甚至我省乃至全国都不可多得,但至今这里除武帝庙之外,其余均处于“原生态”状况,就连刻于宋代的石牌匾、石狮、井神牌位、石鼓、符石等珍贵文物,均露天而躺,随处可见,令我们感到十分可惜。
据悉,坎下城这一我国明代海防军事古城寨的价值,已引起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正在加紧谋划,力求早日动工进行全面修复。我们相信,坎下城定会重焕光彩,成为我市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
(作者:钟训成、蔡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