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接触西班牙时,我脑中浮现的印象是天主教统治下的海权争霸国家,到了西班牙才知道我的观念仅答对了四分之一,他历经过多族文化的洗礼,后来才归入天主教国家。位于西班牙南部的科尔多瓦(Cordoba,台译“哥多华”)与格拉纳达(Granada)两座城市,都有回教统治的殿堂遗址,而我的小脑袋,一直处于回教、天主教的文化冲突中难以转正。唉!这就是没有做足行前功课,仓促成行下的后果。
古皇城科尔多瓦位于西班牙南部,根据导览书上所述它经过罗马人、西哥德人、阿拉伯人和基督教的统治。公元711年阿拉伯人打败了西哥德人,于公元756年时,伊斯兰教伍麦叶王朝建都于此。建造了这座拥有850根花岗岩与大理石构成廊柱的清真寺(Antiqua Mezquita)。据说它的规模足以容纳2万五千名的朝圣者,现在里面是拥有大大小小祷告厅的天主教堂。这就是我脑子短路的原因,在清真寺内看天主教文物,很奇特吧!
清真寺怎会变成回教、天主教混合下的奇特建筑呢?容我拷贝资料,并用32倍数快转简述一下起因:
政治联姻的卡斯堤尔王位继承人伊莎贝拉和阿拉贡的王子斐迪南,于1482年联手攻打当时的伊斯兰教王国——格拉纳达,阿拉伯人奋战长达10年后还是惨败,退出伊比利半岛,科尔多瓦方重回天主教徒手中。当时的斐迪南国王,不曾看过清真寺,下令将清真寺拆除重建为天主教大教堂。幸好,当时负责的建筑师父子,不忍完全破坏这座美丽宏伟的清真寺,富有胆识,大胆的保留了部份清真寺原貌,并将天主教的特色融入清真寺里。这项宏伟的整建工程,历时了200年才告完成。
西班牙的后代子孙真应该要感谢一下那对建筑师父子,因为让他们可凭借着祖产,大发观光财,人民可安稳的享受”西班牙式生活”。
题外话,西班牙与中国都是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国家,管理祖产的措施也是挺相似的,就是观光区门票一直在调涨,在西班牙参观教堂要买票,在中国闻名的寺庙参佛也是要买票,而且票价更是节节上升啊!
介绍一下科尔多瓦除了清真寺外的另一观光景点:百花巷。因为当地的犹太人喜欢在墙上挂满花盆,且他们在每年5月时会举办科尔多瓦庭园节(Festival de los Patios),届时几乎犹太区的巷弄墙上,都会挂上开满争艳花朵的盆栽,非常的缤纷美丽。不过我是十月初到访,盆栽挂的好少,花也不开的,只有看照片徒想象了。说一下,我很喜欢这边有浓浓阿拉伯风格的西班牙式建筑物,果树、爬藤、白墙、拱门、喷水池或水井的中庭花园,在地中海的灿烂阳光下,整体的感觉是何其慵懒呀。
科尔多瓦古城区内的巷弄都非常的狭小弯延,若不是当地导游带路,我们可是要在这座“迷宫”中团团转了。
我好奇的问了导游:“为何西班牙这么宽阔的地方,房屋却要建的这般挤靠,且巷弄宽度非常的狭窄?”
他的解释是:“因为地中海的太阳非常赤热,房屋建的很靠近巷弄间互有荫影,屋内不会洒进阳光,可保有清凉,冬季时也不会太冷。”
呵呵,对于这个答案?我是半信半疑啦。还有一些导览书上有提到“巷弄中的嘿咻声……”,这我们可无缘听见啊,有机会请大家自己来西班牙哥科尔多瓦证啰。

科尔多瓦路边画家的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