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那些日子·七·从敦煌到哈密

从哈密出发后,出了郊区又是戈壁滩,远处是延绵不断的山脉,看公路的方向,我们要从远处的一个垭口处穿过这个山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而当我们的汽车从盘山公路驶进过山隧道,然后从另一个方向出来的时候,风光一下子好了起来。

藏区的佛塔

作为佛教建筑的塔源于印度,塔最初是为了埋藏舍利,供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塔的其它功能都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产生的。古印度以塔作为崇拜对象,把它做为一种具有灵性的建筑物,一般都将塔置于佛寺中央,而佛殿置于塔后,由此也可以看出,古印度时期舍利塔在信众的心目中地位是相当高的。

在路上的那些日子·六·敦煌莫高窟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骑行,从缓和的戈壁滩进入峡谷一样的地带;峡谷的一边是连着荒芜的沙漠,边缘有一个绿洲,这就是莫高窟。在进入莫高窟之前,有一段两边长着茂密的胡杨树的公路,凉风习习,非常舒服。

在路上的那些日子·六·敦煌鸣沙山 下

自从上到鸣沙山,等了有个把小时,然后一个外国人上来,再聊了10几分钟,开始有了壮丽的夕阳。在夕阳下,鸣沙山的棱角分外分明,不过这个美丽是短暂的,还是诗中说得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下撤,不得不说的故事(2009东莞50KM)

这条下撤小队断续地壮大,五人六人壮大到十一人,路上曾经辉煌到十三人,直至最终的十人成功到达终点五签。队长午夜在几次露大腿拦义工车未果,才打听到就算是全裸都拦不到义工车,因为组委会没组织那么多车下撤。那辆用口红书写在车前车后“招手即停”的白车纯粹就是骗午夜这样的SG露大腿的幌子。

在路上的那些日子·六·敦煌鸣沙山 上

月牙泉古称“渥洼池”、“沙井”,又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清代后称“月牙泉”。我们绕着月牙泉走了一圈,然后来到月泉阁。月泉阁经历代重建多次,现在里面有个小博物馆,馆藏历代阁楼残迹。

在路上的那些日子·六·从兰州到敦煌

就像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中写过的“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列车外的风光与我们三人的心情都无比欢畅,一会儿,太阳就已经下山了,窗外出现了灿烂的夕阳和云彩。因为慢慢接近敦煌的缘故,我们似乎感到佛法的无边。

在路上的那些日子·五·兰州再回首白记酿皮

而水洗酿皮,其实跟高旦酿皮做法一样,只是和面的时候不是用碱水,而是用清水。高旦酿皮颜色比较淡,更加有劲道有嚼头,味道也较水洗的浓郁,是摩凝的最爱。一般而言,高旦酿皮只配豆芽而不配面筋,不过摩凝会要求放些面筋进去,这样子又多了一个味道,非常爽口。

走进东莞50公里徒步之 山 水 人 家

走进东莞50公里徒步之“山”“水”“人”“家”,这其中四字其实为第二、三、四和五签到点,或许它们还有深层次的含义,摩凝没做思考。这次确认报名的人数有1300多人,实际上到场走的加上义工队等,应该超过2000人的浩荡队伍,在11月1日举行这次户外活动。

鼓浪屿的日落

这次,我将会有很多机会再好好去逛逛鼓浪屿,因为我到了厦门工作。来到厦门第二周了,还没有进过岛,这个周末,无论如何我也要去岛内看看。于是乎,周六早早起了床,收拾收拾就搭着公车进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