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高窟回到敦煌市区,又过了晚饭时间,懒得寻找食肆,直奔昨晚的面食馆,又是三个烤羊蹄和面食,晚上随意逛逛,街上许多地方都有卖杏皮水,祛暑解渴,甘甜可口。

敦煌市的烤羊蹄和杏皮水
因为计划第二天一早坐车前往新疆哈密市,所以随便逛了会儿便回住处休息。

透过车玻璃:1007敦煌的戈壁滩,中午十二点半哈密市的雪山
早上七八点钟上了哈密市的班车,顺利出发。一路依旧是那些光秃秃黑压压的戈壁滩,虽然车上开着冷气,不过还是闷热难受,大概中午时分,来到新疆边界。在过省之前,需要经过边防武警的检查,不过也只是耽搁一点时间,很快我们又重新上路了。
汽车驶入新疆不久,周围的环境开始变化,远远的山脉峰顶都是积雪,我们终于走出戈壁滩了。
在班车上,认识了一同由敦煌出发前往哈密的日本女孩Lisa,她不会中文,却孤身一人从日本来到敦煌,计划到哈密转车去乌鲁木齐,游玩了天山天池之后直接到喀什,然后从帕米尔高原出中国境,前往巴基斯坦……
而我们的行程也在车上决定下来,到哈密后马不停蹄直奔巴里坤县,吃过晚饭后租车前往巴里坤湖边扎营,翌日徒步穿过巴里坤湖,到湖对岸远处的怪石头山。
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达到哈密汽车站,因为与Lisa不同行程,便从此分道。我们三人买了去巴里坤县的班车票,又到站外买了个香脆的哈密瓜,一边等车。
哈密汽车站的安全检查明显比敦煌强很多,犹如机场安检——这里当然夸张了一点,不过确实有那么回事的。搭载我们前往巴里坤县的班车是比面包车稍大一点的依维柯,车厢太小,因此三个大背包被压缩到后背箱,大约下午4点,顺利启程。

PM17H55M,哈密市前往巴里坤县途中的高山草甸与民族毡房
从哈密出发后,出了郊区又是戈壁滩,远处是延绵不断的山脉,看公路的方向,我们要从远处的一个垭口处穿过这个山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而当我们的汽车从盘山公路驶进过山隧道,然后从另一个方向出来的时候,风光一下子好了起来。
典型的高山草甸风光:刚开始的好长一段公路,沿着溪水而行,溪水慢慢变大,变得哗哗响;而路的两旁,嫩绿的草甸之上,或突起几个青石,或立一两个白色帐篷,牛羊悠闲地嚼着青草;天空上白云朵朵,有时候盘着一只雄鹰;而草甸的边缘,长着一颗颗笔直的松树(杉树),鸟语花香,非常宜人。
草甸(meadow)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草甸与草原的区别在于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
这一路,直到巴里坤县都是草甸地带,而视野越发地开阔;一路都有旅人上下车,有个有趣的哈萨克大哥逗得全车人一路欢笑不停;又有个大叔抬上两篮子啤酒梨,我们花了两块钱买了些,软软的,很香甜。

PM19H59M,巴里坤县的杂碎(羊)汤
来到巴里坤县城,已经是黄昏七点半多,不过这边昼长夜短,太阳还在西边的天空之上。巴里坤县城不大,打的随便走都是三元钱;我们打了一车,叫司机带我们到当地人的市场去吃东西。
晚饭是三碗羊杂碎汤,这个可跟兰州的羊杂碎不一样,巴里坤的羊杂碎汤里面有粉丝,而且汤水多,味道也不一样,有点腥味。晚饭后又到烤馕店买了许多大馕,晚上我们准备到巴里坤湖边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