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过这样的话,秋心为愁,秋天的心情总是惆怅的多;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写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他的心情跟我一样,不一定要在佳节里才如此心情惆怅,在这个季节,果子成熟,可是最高潮过去,便是低落,周遭的一切开始凋零,开始落寞。
写下这样的话,并不是说现在的心情,而是当时来到平遥古城之前,我与河童经过了四个多月的长途旅行,在北京河童因为有事情先行回粤,我一人继续下面的旅程,刚好来到平遥古城,恰逢中秋佳节,这时候的心情,也真像王摩诘诗中描写的那样,虽然中秋节并不插茱萸,可是确确实实也是少一人。

平遥古城的四合院里的大缸前留影的摩凝(M.Chan)
我是从北京坐了最慢的绿皮火车来到平遥的,一路打开车窗吹着风过来,等到了平遥的时候,整个儿已经像是从山西黑煤窑里出来的农民兄弟,到了平遥,说恰逢这几天有设计、摄影、绘画和雕塑展览,我想反正有几天,也不着急着看,便找了家四合院式的家庭式旅馆(其实就是本地人把家里多出来的两个房间拿来出租)先住下来,洗了个澡。
出来闲逛。
出来后,我才在拐角的街口见到有个澡塘,早应该来这里美美地泡上一次的,可惜了。

平遥古城的大街和澡塘
因为展览会,人很多,我虽然喜欢一群人热闹的场面,可是不喜欢到了景点也如此拥挤,避开人多的地方,自己跑到孤巷里,我想,巷子里是会有酒香的。
在巷子开始的地方,就有一家杂货铺,和一家蔬菜铺子,有点橱窗的味道,很有意思——在后来我去俄罗斯的时候,也见过这样的小铺子,当然,因为寒冷,他们会装上玻璃,只留一个收钱出货的带小门的小口子,装扮也地地道道地洋气。

平遥古城的杂货铺前的挂灯(马灯)

平遥古城里的蔬菜铺子
街上行人寥寥,店子里的人也悠闲地唠着家常…
平遥古城的老式建筑保存完好,大城墙里老式的四合院,青砖砌成的院子围墙,老式的大门,老式的摆设,还有石板铺就的小巷子……

平遥古城里四合院的老式大门
午后的四合院的大门或微微闭着,我不想打扰他们的安逸,不过我想他们或许还保留着传统的习俗。
从巷子出来,看见一个赶马打粪车的大叔,他们还用传统的木桶,传统的叮叮声……

平遥古城里赶马拉夜香车的大叔
再往前走不多久,看见一个在古城里卖冰糖葫芦的妇女,她路过街市的时候,也顺便给家里买些蔬菜肉类。

平遥古城里卖冰糖葫芦的妇女
平遥古城里,商业化的渗透似乎只停留在两条大街上,在那里总是见到向人兜售工艺品的人们;而离开那两条热闹的大街,大家都还保持着原有的安逸,保持着传统的生产。
在诱惑的面前,改变是容易的,坚持却更难。我心里为这里的人们庆幸……

平遥古城里搥辣椒面的中年男人
从街上又进入一条巷子,当然这里的建筑相对而言比较简陋,没有多少观赏的地方,可是却有它独特的魅力,譬如路边围拢到一起做面食的古城妇女们,一边唠嗑一边劳作。
这些不过平凡又平凡的场面,就像平静没有荡漾的高山湖泊,就像雪山之上的明月,自然而宁静。

平遥古城里做面食的妇女们
老县府衙门已经被规划出来做一处旅游景点,既然做作景点,那么就需要卖票收费;对于卖票收费的景点,能不进去的,一般我们都不喜欢进去。
风景美丽,是因为我本来要去别的地方;既然这样,只是在门口留一张相片,以作纪念罢了。

平遥古城老县府衙门前留影的摩凝(M.Chan)
县衙门的旁边,人们卖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平遥的漆器是很出名的,当然也很精美,不过价格昂贵,而我经过了几个月的长途旅行,已经不敢大手笔地花费,所以欣赏就成了我的专利。
路边,有个老人摆了个铜盆,装着水,据说可以卜卦。

平遥古城里示范金盆卜卦的老人
晚上只在一家偏僻的小店吃了一碗面食,山西的刀削面一直扬名在外,还有山西的老陈醋,都是不错的恩赐。
晚饭后又逛了一会儿,买了一点卤(酱?)牛肉,也是平遥的一个闻名的风味小吃,再后来买了瓶当地出产的苦瓜啤酒,一个人回到四合院,坐着慢慢品尝。
四合院就在古城城墙的下面,刚好可以看见明月从城墙上慢慢升起,惆惆的感觉特别浓郁……不过幸好一会儿同住四合院的两个也是来自广东的旅友回来,一起赏月过中秋,也是有说有笑,总算不至于“举杯空对月,对影剩一人”……